養生指南 | 末伏遇上秋老虎,艾灸養生有三好
立秋已過,秋季伊始。雖然立秋已過,但暑氣一時難消。三伏天到了最后的末伏,冬病夏治需要抓住機會了。此時養生,需兼顧防暑降溫與防燥潤肺,順應自然界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的規律。
末伏防暑:“秋老虎”仍兇猛
立秋到處暑之前,白天高溫悶熱仍是常態,需持續做好防暑措施。每日出門前可以多關注天氣預報,避免高溫時段外出;合理使用空調,避免直吹,尤其睡眠時注意腹部、足部保暖防涼;及時補充水分,以白開水、淡茶水為宜。
秋季防燥:滋陰斂陽是關鍵
立秋過后,養生以“養收”為原則,貴在滋陰斂陽。
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,也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,也是人體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。
因此秋季養生,凡精神情志、飲食起居、運動鍛煉,皆以養“收”為原則,貴在滋陰斂陽。
秋季艾灸培補元氣
秋主藏,我們人體的陽氣經過了一個夏季的釋放,接下來就要進入到內藏期,此時艾灸不僅可以保護身體里的陽氣,還有以下三個好處:
01.增強抵抗力
入秋之后,陽氣由長及收,御外能力減弱,加上季節更替,天氣變化多樣,寒熱交雜,肌體易受寒涼,陰陽失和,抵抗力會有所下降。人會出現體虛自汗,感冒流涕,過敏發燒,失眠多夢的癥狀。此時可配合艾灸溫補陽氣,補充氣血,降低季節更替對身體的影響,提高身體的御外能力。
02.通經活絡,運氣活血
入秋后風干物燥,暑氣蒸騰,人體水分消耗很大,陽氣固攝津液的能力減弱,水分和膠原蛋白加速流失,皮膚容易出問題。此時艾灸,可固攝津液,濡養臟腑,潤膚抗衰,保持體內氣血運行。
03.競胸理氣,預防疾病
入秋后白日減少,氣溫下降,人體陽氣活動的時間隨之削弱。人容易焦慮抑郁、消極少語。生理和心理的消極變化,疾病便易找上門來。此時艾灸可寬胸理氣,溫養驅寒,活血化瘀。
立秋后健康的關鍵是“防燥、保暖、潤肺、護脾胃”,根據自身情況提前預防,出現癥狀及時就醫,避免“小病拖大”。
免責聲明:文章內容整理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本文僅作知識科普之用,不能作為醫療建議,如身體不適請咨詢醫生或線下就醫。